中新網12月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近期文章稱,12月14日,日本眾議院選舉將舉行投開票。《讀賣新聞》社民調顯示,自民黨有可能“收割”超過300個議席。在眾議院共475個議席中,第一大在野黨民主黨很有可能無法“衝擊100個議席”。但是,這份調查出現了一個最大的“亮點”,日本共產黨(以下簡稱“日共”)的勢力意外獲得增長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除了沖繩縣的小選舉區外,日本其他的小選舉區基本上都呈現“自共對決”的場面,日共在毫不留情地搶占“非自民黨票”。為何會出現這類局面呢?
  首先,日本國內形勢變化,日共隨潮流而動。在日本政壇的“分區”中,執政黨自民黨被劃為“中間偏右派”,而日共則被劃為“極左派”。日共在建立之初,推出的口號和政策都較為激進。但隨著蘇聯解體,日本國內政治也開始集體“向右轉”,日共在日本國內影響力開始逐漸減弱。
  日共根據本國形勢,於2004年適當調整了黨章,提出“二階段革命論”,轉向“偏左派”的政黨。在日共黨員構成中,醫生團體、大學教授等高收入社會階層較多,對政府的一些政策有所不滿時,敢於在公開場合表達,符合了日本民眾對“發聲”的期待。而近來“安倍經濟學”飽受詬病,日共抓住機會“反戈一擊”,用自身不斷調整的“低姿態”,贏得了今日“上升期”。
  其次,日共宣傳手段高超,“政治與金錢”兩手都抓,兩手都硬。自民黨機關報《自由民主》、公明黨機關報《公明新聞》等基本上都沒有超出關心本黨政治的範圍,而共和黨機關報《赤旗》,則被辦成了一份真正的報紙。報道內容涵蓋日本國內外一般性新聞,每天有16個版面,除日共黨員外,購買閱讀者眾多。周末還有英文版、盲文版“全方位、立體化”宣傳。這份報紙,成了日共的“錢罐子”。
  11月28日,日本總務省公佈的2013年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顯示,日共在日本所有政黨中,收入排名第二,僅次於執政黨自民黨,達到225億4051萬日元(約合11.6億人民幣)。其中“賣報紙”、“賣書”所得占87%。
  更為重要的是,這份報紙還成了日共的“發聲筒”。日本國內輿論風向一直是“為當權者謀”,《讀賣新聞》傾向性明顯,常為自民黨“抬轎”。如果日共沒有一份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宣傳報紙,以長期在野、議席稀少的狀況,斷然不會有如此高的“政治發言權”。
  再次,日共奉行獨立政策,走“差異化道路”。日本在野黨除了一度執政的民主黨外,分裂重組是“家常便飯”。而這些政黨的存亡,往往繫於某一個“政治大佬”的身上。以小澤一郎為例,從自民黨到新生黨、新進黨、自由黨、民主黨、國民生活第一黨到生活黨,每次都是由於政見不合或為謀取更大利益而“跳槽”,甚至自建新黨。
  日本國民對此類分分合合的“在野黨”亂象已經疲憊不堪。而反觀日本共產黨,自建黨以來不曾發生過太多改變,雖然不曾執政,卻一直作為“一極”存在。加上宣傳緊跟時事,如“終止增稅”、“安倍經濟學STOP(停止)”、“向核電站說NO(不)”等,這些主張異常鮮明的口號,直接擊中了日本國民的“心”,給人留下敢說敢做,主張強烈的印象。因此民眾才希望日共能在此次日本眾議院選舉中成功“擴張”。(蔣豐)  (原標題:日媒:日共或將乘大選之勢“收割”眾院席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pwlnqwiv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